校友征文

米兰平台 > 走进山传 > 校友征文 > 正文

张荣贵——母校!母舰!

来源:       点击:     时间:2021-01-22

母校!母舰!

——山传,中国的传媒航母!

张荣贵(1993级)

       今日山传,一路走来,一路辉煌!

       母校34岁,我毕业22年,此刻顿时笔下无语,母校的镜像汹涌而至,无法取舍每一个精彩片段。母校在我的人生中到底是什么角色?是摇篮?不!是家园?不!这些理解太简单。她是塑造精彩人生的港湾!她是一个青春塑造着一群人青春的传媒母舰!

三尺巷子•迎我入学

       把时间倒回1993年,经历了春天的艺考,夏天的高考,两度考试终被录取。金秋时节,父亲扛着行李,我背着画夹,穿过三尺巷子来到荒野之中的一座雄伟建筑前,大楼外形像智者的胸怀,走进校门就会有被大楼抱住的感觉,从此成为华北广播电视学校的一名学生。

       开学不久,由于自身细胞太活跃,就积极加入了学生会,并担任学生会文艺部副部长,我的工作就是管理学校的舞厅,舞厅在教学主楼七楼,由于学校远离市区,周末晚上两个小时活动,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举办迎新年文艺晚会是我一年中的工作重点。

       我学的是电视美术专业,就是把绘画艺术转化为电视艺术,把静态思维变为动态思维。我现在的工作就是副课变主业,电视美术专业功底为我转为摄影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这正是母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理念体现。那时我们班每月集体看一次通宵电影,“影都”是太原最好的电影院,看电影不是福利,是母校的实践教学,是要激活我们的电影细胞,这种待遇是别的大学都仰慕的!

       求学之旅鸣笛起锚……

东山顶上•真爱烘焙

       鲁迅先生说过:“教育植根于爱”。

       在学生时代,“爱”字很敏感,既羞涩含蓄又笼统朦胧,也许有少数同学是蠢蠢欲动的,也有不少同学糊里糊涂的。

       我对“爱”的理解既是严肃的又是活泼的。学校培养、老师教育,是每一个人的青春轨迹。那个时候不懂什么是教学方针,更不知道什么是教学理念,也不是一个学生该思考的问题,只记得教学楼前的八个大红字“团结求实,严谨创新”,工作多年后才感受到了教育理念是教学育人的核心——理念之爱!

       学生时代是老师耕耘的季节,种子蜕变的时代。

       老师和我们常常是教学生活无界限,今天必须晒的几位恩师,专业主任兼素描老师马建忠,我们班是一个消耗班主任的班级,两年时间换了三个班主任分别是:丁海祥、李卫华(录音班主任兼)、梁景东,色彩课老师宋永平、构成课老师孙立军(回族)、摄像课老师吴荣生及中央电视台的几位外聘教师等等。

       几个学生在老师家聊到深夜是经常的事,母校的老师和学生的感情结构是个性化的,正是老师爱学生,学生敬老师,师生互通的校风把我升华,现在回想老师课里课外的一言一行受益终身,此爱为——师生之爱!

       桃李满天下,来不及单爱哪一株。

       学生常规和班主任感情深,还有很多学生看不着的爱,这种关爱不能一一实施、这种关爱不能随时随地、但是这种关爱是无时无刻的存在!我多次观察到王建国等校领导与丁海祥、孙立军及各系主任,二十年来见面的主题总是探讨校友的发展,结束总是一句话:“有需要学校帮助的打电话”!母校领导这种对学生跟踪服务的举动极为罕见,深刻感受到这是一种默默的——隐形之爱!

京畿坦途•毕业就业

       94年冬,我被学校派到中央电视台实习,那时正是中央电视台最辉煌时期,米兰平台央视实习是全校所有同学仰慕的事情,实习期间开阔了视野,两个月的实习坚定了自己的就业方向,梦留央视成为奋斗目标!

       九五年六月毕业,三尺巷子消失了,笔直的大路直通火车站。两年的求学之旅是不可复制的,母校赐予的不仅仅是知识,不仅仅是多彩的青春,不仅仅是深厚的友谊,而是远航的能量!

       当年分配到长治城区,报到后却入不了职,父亲费尽周折安排我先进城区电视台上了临时工,为能正式分配我拼命工作两年,最终也没接受我这个科班生,应景不应时的我一气之下来了北京。

       2001年央视十套成立招聘,我的学历很尴尬,经过考试被《探索发现》录用,由此可见学校的品牌就是学生的有力保障。今天坐在中央新影办公室回想,这一切都离不开母校的支持。

华丽转身•锦绣文明

       华校,风靡广电的名校!山传,中国的传媒航母!

       83年建校以来,母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直属到山西省政府直属、从华北广播电视学校到米兰(中国)-米兰(中国)、从太原东山顶上到现代化的大学城,母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质变,中国“传媒航母”蕴育而生!

       机缘巧合的两件事情让我难解难忘,一次是升为本科院校批文下达,另一次是“米兰(中国)-米兰(中国)”挂牌仪式,事先并没有任何信息预知的我,两次不受自控的回到母校,却两次亲历见证了母校的蝶变,并且两次都受到校领导的接见。

       笔到此处心难静,相依相存是学生和母校一辈子割不断的情。

       习近平主席的教育观:“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”,辩证的理解,学生的出彩离不开母校的培养,母校的强大离不开学生的出彩!锦绣山传是完美的护航,教育强则国强,学子梦既中国梦,“共建、共享、共荣”多元发展,为母校打造“传媒航母”蓄力远航!